
糖尿病是什麼 ? 相信各位對糖尿病這三個字並不陌生,但…你知道…
- 糖尿病並不只有老年人會有,而且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嗎?
- 目前台灣有 230 萬人有糖尿病,相當於每十人就有一人為此疾病所苦嗎?
- 糖尿病會間接造成頻尿或不可逆的尿失禁問題嗎?
如果你對這些都一知半解,為了你和家人們的健康,不妨花這短短的 5 分鐘,好好了解這 「21 世紀國民病」的真面目!
什麼是糖尿病 ?

先說明一下,正常情形下體內的運作應該是:
- 進食後,食物會消化分解為葡萄糖,並經由血液輸送到全身,血糖升高
- 胰臟會大量分泌胰島素,幫助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到人體各細胞
- 血糖慢慢下降,細胞獲得營養而產生能量
而糖尿病患者的情況是:
- 進食後,食物會消化分解為葡萄糖,並經由血液輸送到全身,血糖升高
- 胰臟開始分泌胰島素,但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導致血糖居高不下
- 細胞無法有效利用葡萄糖,最後腎臟會把過多的糖分藉由尿液排出體外
簡單來說,糖尿病就是胰島素分泌不足,或無法有效運用胰島素,導致體內血糖過高,最後只能透過尿液把糖分排出的一種內分泌疾病。
糖尿病種類

糖尿病可以依據先天和後天的因素,區分為以下 4 種類型:
第 1 型糖尿病
又可以被稱為「幼年型糖尿病」(juvenile-onset diabetes) 或「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」(insulin-dependent diabetes)
在糖尿病患者中約佔 5 %,患者主要為孩童及 30 歲以下年輕族群。
主要是源自於自體免疫系統異常,使得體內抗體會攻擊胰臟中專門分泌胰島素的 β 細胞,
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根本無法分泌。
第 2 型糖尿病
由於好發於 40 歲以上的族群,故又可以稱為「成年發病型糖尿病」(adult-onset diabetes),
或「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」(non-insulin-dependent diabetes),佔糖尿病病例約 90 – 95 %。
這類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因為胰島素阻抗,導致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供細胞利用,
和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無法正常代謝血糖,這兩種原因所造成。
妊娠性糖尿病
是一種女性在懷孕期間會發生的糖尿病類型,發生率約 1 – 3 %,隨年齡增加罹患機率也會上升喔!
主要是因為產婦對碳水化合物的耐受不良及體內賀爾蒙濃度變化,造成血糖異常偏高的現象。
通常產後血糖就會恢復正常,但需要注意的是妊娠糖尿病患者,有高機率會在日後罹患第 2 型糖尿病!
繼發性糖尿病
是由原先身體的病症所引發的慢性高血糖狀態。多半是由於胰腺疾病、激素分泌異常或長期服用藥物而誘發的糖尿病。
糖尿病主因

糖尿病的發生原因,除了少部分是受先天因素決定外,絕大部分都是由於後天的生活習慣及作息不良所導致的。
先天因素
- 體質:先天上自身的免疫系統異常,導致無法順利生成胰島素
- 家族病史:家中遺傳,親人多半有糖尿病史,是高風險族群
- 年齡:45 歲以上,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提高
後天因素
- 飲食:偏好精緻加工食品及甜食飲料,且三餐不定時,導致血糖濃度異常
- 生活作息:時常熬夜、睡眠不足及壓力過大都會導致內分泌失調
- 不良嗜好:抽菸、酗酒、不運動者皆是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
- 其他:體重過重、高血壓高血脂、懷孕
綜合上述原因,應該不難發現,養成量好飲食和生活習慣便可以大幅降低糖尿病的發生機率喔!
常見病徵

最後,來看一下糖尿病有哪些常見病徵吧~
- 會經常感到口渴,且會出現頻尿及尿量增加
- 精神不好,容易感到倦怠
- 體重下降
- 傷口難以癒合
- 手、腳末端麻痺有刺痛感
糖尿病還可能會引起各種併發症,其中常見的包括:
- 腎臟疾病:是許多糖尿病患者的併發症,但其成因並非注射胰島素導致。腎臟病日後可能引發腎衰竭,以及增加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- 心血管疾病:過高的血糖會持續影響患者的心血管健康,可能會出現高血壓、腦中風或是心肌梗塞。
- 神經障礙:病患可能會出現如自律神經障礙、知覺障礙、運動障礙、腦神經障礙、肌肉萎縮等症狀。
- 皮膚病:由於身體抵抗力減弱,病患皮膚容易受到細菌感染,可能會有糖尿病性壞死、皮膚搔癢等症狀。
文章結束囉!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忙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,讓照護購和你一同守護他們的健康!
閱讀更多
跟糖尿病說 NO NO NO! 3 大方法治療 糖尿病 |照護購 — 照護用品專家
衛福部三高防治專區
在〈5 分鐘讓你了解「 糖尿病是什麼 」!|照護購 — 照護用品專家〉中有 1 則留言
留言功能已關閉。